怎样树立“客人总是对的”的思想

     在酒店业乃至整个服务业都流传着一句格言:客人总是对的。这句话对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但在酒店中,下至普通服务员,上至总经理,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这句话:难道客人偷东西是对的?客人打人也是对的?客人逃账是对的?对这句话,如果管理人员不理解,就无法说服服务员;服务员不理解,就无法以此指导自己的工作,于是便出现了与客人论,争,甚至打架的现象。

要求员工具有服务意识,首先就是要求员工牢牢树立客人就是上帝’”客人总是对的的思想,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地贯彻这一思想,将其作为指导自己实际工作、处理与宾客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酒店业乃至整个服务业都流传着一句格言:客人总是对的。这句话对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但在酒店中,下至普通服务员,上至总经理,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这句话:难道客人偷东西是对的?客人打人也是对的?客人逃账是对的?对这句话,如果管理人员不理解,就无法说服服务员;服务员不理解,就无法以此指导自己的工作,于是便出现了与客人论,争,甚至打架的现象。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客人总是对的这句话呢?

1.“客人总是对的强调的是无条件为客人服务的思想。

客人总是对的这句话是由被誉为酒店管理之父的斯坦特勒先生首先提出来的,而后得到酒店业同行乃至旅游业和整个服务业的普遍认可。用它来知道服务工作,强调的是一种无条件地、全心全意为客人服务的思想,而不能教条地理解,否则,便会出现类似客人偷东西也是对的?客人打人也是对的?客人逃帐也是对的这样的疑问。

2.“客人总是对的是指一般情况下,客人总是对的,无理取闹者很少。

客人离家在外,一般不愿惹是生非、找不愉快,一旦客人提意见或者前来投诉,就说明我们的服务或管理确实出现了故障,重要的是赶快帮客人解决,而非争论孰对孰错。

3.“客人总是对的,因为客人就是上帝’”

必须承认,在服务行业汇总,员工与客人之间,虽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对于包括酒店在内的任何企业来讲,其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顾客进行的,顾客是否满意,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企业的利润,乃至员工的工资都来自顾客的腰包,因此,顾客就是企业的衣食父母,顾客就是上帝,你能与上帝平起平坐吗?你能说上帝错了吗?!
如此说来,有人可能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悲哀,认为服务工作低人一等。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于他人,即便是国家主席或总统,也是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而且,服务是相互的,今天我为你服务,明天你为我服务。比如,著名歌星叶文倩,当她住在酒店时,我们为她服务,她是我们的上帝,而当她在体育馆演唱,我们作为观众观看她的演出时,她又得把我们当上帝对待。再说,服务行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快,规模大的行业,全世界有数十亿人从事服务工作,我们有什么理由瞧不起自己的工作呢?事实上,服务业的生产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轻视服务工作是一种狭隘的小生产者的传统观念。

4.“客人总是对的并不意味着员工总是错的,而是要求员工把对让给客人
为此,要求员工必须宽宏大量,有时甚至要忍气吞声,无条件尊重客人,不要与客人争论对与错的问题。比如,在餐厅,常常有客人投诉某个菜做得不好或不正宗。其实,客观地讲,这道菜恰好可能是该酒店著名特级厨师,做得好、正宗的菜,只是客人不懂或不合客人的口味而已。但无论是厨师本人还是餐厅服务员或是餐厅经理都不能(也不必)与客人争论这道菜到底是否正宗,你所要做的就是尽快为客人换一盘菜,或按客人的要求重新烹调。正如一位餐厅经理所言:在餐厅,客人指鹿为马,你就认鹿为马

5.“客人总是对的意味着管理人员必须尊重员工,理解员工

既然,客人总是对的并不意味着员工总是错的,而是要求员工把对让给客人,那么,管理人员就必须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为员工理气。否则,将会极大地挫伤员工对客人服务的积极性。

                                                    来源:中国酒店招聘网

                                                     发表时间:2012-6-2